作者:北京向中 李東
先天性肢蹄問題
孕期營養/生產外傷
孕期營養主要包括兩方面:能量過剩和微量元素/維生素缺乏。能量過剩指的是母牛在干奶期/懷孕后期攝入過多能量,導致胎兒過大,產道內脂肪堆積,胎兒在子宮空間伸展受限。筋腱長久無法活動會導致暫時性的(1-7天)球節僵硬,通常表現為前蹄無法伸直站立,嚴重者后蹄也有影響。并且相當一部分的生產中的拉傷都來自能量過剩的奶牛,由于胎兒難以通過產道,經常會發生助產過程中肌肉,筋腱拉傷甚至骨折等意外。此類情況下,前后蹄都有可能發生,犢牛表現出肢蹄對疼痛刺激反射消失,跨坐等,輕微的神經麻痹可以回復,嚴重者只能淘汰。在這里,強烈建議牧場助產使用加長的產科鏈,使用雙圈法綁定犢牛的前蹄,能夠很大程度的分擔壓力,減少骨折和筋腱撕裂風險;大量使用水溶性潤滑劑,并且不要過早助產和干擾奶牛正常生產。當然,胎位不正、雙胎、肌肉注射失誤等也可能造成以上類似問題。
嚴重的營養不良也會導致肢蹄缺乏足夠蛋白和膠原,伸展和強固性受到影響,一般商業奶牛場極少出現,但是可能出現在干奶牛減肥過度的牧場上。更多的情況是成母牛懷孕期日糧中的鈣,微量元素或維生素添加不足,部分牧場會有減肥或者飼料廠調整配方等情況發生,鈣和微量元素加上維生素H對蹄殼的形成十分重要,多種微量元素參與了奶牛肢蹄蹄殼上皮細胞的形成和分化。缺乏的犢??赡艹霈F或不出現虛弱,拒食,腹瀉,毛色暗紅等等情況,并且由于微量元素和維生素都會參與免疫系統構建,相當一部分牛更容易出現關節感染等情況。
產后感染
產后感染從接產衛生,器具消毒,產欄地面以及臍帶消毒等方面考慮。助產犢牛感染風險往往比自然分娩的要高,部分原因就是經過產科鏈未消毒,外傷,員工未帶手套和應激等造成的。我更偏好不銹鋼的各種接助產器具,無它,只是更加方便消毒和維持干凈而已。產欄的地面干凈程度也十分重要,因為犢牛在采食初乳之前幾乎是零免疫狀態,任何的致病微生物都可能致命。通常我們也推薦生產在產欄外或糞道的犢牛需要注射一針長效抗生素幫助抵抗可能的感染。目前,我發現更多的牧場臍帶消毒不到位,很容易造成臍部感染,從而通過血液循環積累到關節部位,常見紅腫,發熱甚至破損外傷。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很多,包括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還有支原體等。
推薦的臍帶藥浴要做到幾點:1.碘酊濃度8%,請注意是碘酊,有效碘含量而不是碘的化合物等。2.藥浴必須覆蓋臍帶和臍周至少巴掌大的區域。3.不推薦針管注射,打結等方式,如果臍帶過長,可以剪斷。然后,很關鍵的一點,盡早飼喂足量優質初乳能夠有效的降低感染風險。
雖然略有浪費,但是絕對劃算
后天性的肢蹄問題很大一部分是可以恢復的,請務必保持耐心,如果問題嚴重,可以采用石膏或夾板固定。這里推薦一種簡易自制夾板,選擇一定粗度的PVC管縱劈,紗布保定到異常蹄部,通常1-2周即可回復。當然,務必保持定期松綁活血。
綜上,犢牛肢蹄問題很瑣碎,更多出現在細節疏忽上,以上內容可能有所偏頗,歡迎交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