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2020-05-27 09:47;中投投資咨詢網
全國人大代表、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近日接受中國證券報專訪時說:“我國傳統養殖業處于向現代畜牧業轉型升級的變革期。構建節約高效、種養循環、生態環保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對于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動農民增收以及推動鄉村振興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建議養殖行業加強科技研發,實現智能化養殖?!?/span>
技術引領革新
養豬業其實不簡單。秦英林介紹,牧原20多年來專注養豬,創新驅動發展,技術引領革新,沒有技術發展難以為繼。
2019年9月印發的《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推動生豬生產科技進步,加快推進生豬全產業鏈信息化,推廣普及智能養豬裝備,提高生產經營效率。
秦英林表示,目前我國養豬生產面臨著生產效率低、疫病防控能力差、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不充分、養殖設施用地緊張等問題,建議鼓勵養殖行業加強科技研發,實現智能化養殖。
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機械化、自動化的基礎上,智能化、大數據將成為養殖業轉型升級的趨勢。秦英林建議,加大對養殖業引進高科技人才和科技創新的激勵力度,鼓勵畜牧企業探索智能化養殖,實現智能養殖。對于重復、機械、簡單的養殖環節,由智能機器代替,可以提高勞動效率,同時有利于疫病防控。
我國生豬養殖以中小養殖戶為主,防控裝備設施簡單,難以有效防控疫情,整體防控水平需要快速提升。秦英林提出,加強生物安全防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防控水平,保障生豬產能恢復。建議提升區域防控能力,將畜禽專用運輸車、疫病防控設備納入農機裝備補貼范圍。
疫病防控用地方面,秦英林建議,將與畜禽規模養殖場配套的有機肥生產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區域洗消中心等環保和防疫設施用地明確納入設施農用地管理,允許在養殖場外一定范圍內分散布點建設上述環保和防疫設施。
此外,秦英林認為,應支持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構建種養循環結構,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擴大養殖產能
對于近期豬肉價格下降的問題,秦英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3-4月為傳統的豬肉消費淡季,且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餐飲和大中院校等集體消費下降,豬肉需求較疲弱。隨著國內新冠疫情影響逐漸減弱,復工復學加快,以及消費旺季來臨,豬肉需求會回升。近期豬肉價格下降不會對公司年初制定的2020年經營目標產生影響。
對于公司的發展戰略,秦英林表示,2020年列在第一位的仍然是快速擴大養殖產能,其次是擴充屠宰產能。生豬養殖方面,公司計劃今年出欄生豬1750萬頭-2000萬頭。屠宰方面,內鄉和正陽的屠宰場預計7月底、8月初投產,規劃產能各200萬頭/年;公司規劃在商水、寧陵、滑縣、曹縣、鐵嶺、奈曼、通榆以及林甸建設與生豬養殖產能相配套的屠宰產能。
促進產業發展
4月24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準大連商品交易所開展生豬期貨交易。秦英林認為,期貨具有價格發現的功能,生豬期貨的推出有助于進一步完善生豬價格的形成機制,生產者可以根據期貨市場對下一周期生豬供求關系和價格變化趨勢的預期,合理調整相應的生產規模和結構。
“公司正在根據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相關規定及流程,進行生豬期貨交割庫的申請工作?!鼻赜⒘终f,通過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生豬養殖場、屠宰廠、豬肉經銷商等能夠提前鎖定采購或銷售價格。加上現有的玉米、豆粕等原糧期貨,上下游產業鏈匹配了較為完整的風險工具,能夠減少生豬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