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繁殖力——增加牧場效益
隨著奶牛產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牧場出現奶牛繁殖效率低下、產犢間隔延長的現象。在美國,這種情況尤為明顯,許多學者和專家也提出了改善方法,那么從遺傳學角度,如何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呢?
1984年,美國國際資源育種公司(CRI)率先在行業內推出了一項公牛指標——公牛預估相對授精力(ERCR),這項指標直觀的衡量了一頭公牛的凍精用于配種時的受胎率表現,其值越高,配種母牛的受胎率越高。該指標深受美國奶農歡迎,并被美國農業部采納,列入每次公布的公牛概要(Sire Summary)。2008年,美國農業部調整了該指標的測定方式,更名為“公牛授精力(SCR)”,根據2012年12月公布的公牛概要,該指標的行業范圍是+6到-8.8,這意味著該指標最好的公牛相比最差的公牛,配種受胎率提高近15%,這對牧場的效益將產生驚人的影響。
在美國,很多牧場在挑選公牛時,已經把公牛授精力(SCR)作為首要指標,而不是終身效益指數(LNM)、總育種值(TPI)或其他指標。美國國際資源育種公司(CRI)一直專注于在公牛授精力指標上的育種工作,在選育公牛時,這項指標也是重要的標準之一,因此CRI公牛在公牛授精力上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圖表一中顯示了2012年12月公布的公牛概要中,公牛授精力排名前25名的公牛,CRI擁有其中的17頭公牛;圖表二說明在最近10年里,每個育種公司的公牛,每年在公牛授精力指標上的平均表現,CRI的公牛始終位居第一。